“马法官,我们多次与供电局协商未果,如果近期再不交纳以前欠下的电费,很快就会断电,我们下游用汽的三十多家企业也会停产,这该怎么办啊?”近日,蓝天盈丰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给法官马龙发来这样一条消息,字里行间透露着焦灼的情绪。
蓝天公司是今年3月份安徽省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三庭受理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被告,原告为北京的一家节能环保公司,案涉标的近3.6亿。案件审理过程中,在原告的申请下,法院依法作出保全裁定,查封冻结了蓝天公司的银行账户。
账户冻结后,今年月,蓝天公司向法院提出《关于请求解封银行账户的紧急申请》,将目前公司面临的困境悉数列出。原来,该公司系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家民营企业,经营业务包括为开发区内三十余家企业提供工业用蒸汽,公司账户被冻结后,日常生产经营资金结算受到限制,无法购买原材料、支付水电费和员工工资,企业将面临停业停产风险,进而导致开发区三十余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马龙法官立即对蓝天公司的账户进一步核实,确认账户冻结前有收取蒸汽以及原材料购买款等收支流水记录,其中一个账户还承担人员工资发放、企业运营设备配件购买等支出项。
在认真研判蓝天公司的申请理由及在案证据,充分考虑到蓝天公司经营业务确有公共服务属性,马龙法官就开始思考如何解开这个“死结”,一方面原告的诉讼权益需要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被告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法院不能坐视不管。
经过合议庭成员的分析研判,并与涉案各方当事人以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协商后,决定采取引入第三方专门机构进行监管的方式,对蓝天公司的账户进行“活封”。经与开发区管委会协调联动,法院确定由管委会直属的一家国有独资企业作为第三方监管机构,在不解冻账号的前提下,允许蓝天公司在一定期限和额度内申领使用被冻结账户内的资金,同时明确款项仅可用于购买原材料等生产经营支出,每笔款项支出都需要有专人进行审核。法院将该方案详细与原告方进行沟通说明,逐渐打消了原告的担忧,获得了原告方的认可。
“真心感谢法院,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保障了我们公司的正常运营,这样我们也更有信心早点把欠原告的钱还上。”蓝天公司的负责人对于法院及时变更保全措施的行为表示感激。
用“活封”解开“死结”,此举既为蓝天公司纾困解难,又防止因其生产停摆导致三十余家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原告的诉讼权益,避免冻结资金失控流出导致利益受损,以能动司法传递司法的温度和力量,助力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近年来,六安法院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服务保障大局的重要举措,更加注重能动司法,在12家民营企业设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联系点,建立“院长接访企业家、走访企业”制度,开展涉民营企业积案集中攻坚行动,出台《涉企财产保全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工作指引》,全力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推动涉企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尽可能减少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以高质量司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常东芳
审核:贾 立